“油豆腐细粉汤”是老上海传统叫法,细粉亦作线粉,普通的称谓是“粉丝”。现在的小吃店,大多称之为“油豆腐粉丝汤”。
油豆腐细粉汤,顾名思义,是“油豆腐+粉丝”的汤,但传统的油豆腐细粉汤里,应该还有一样东西:百叶包。没有百叶包,当然也可以是油豆腐细粉汤,只不过不纯粹、不传统,也就不上海!

油豆腐细粉汤
油豆腐、百叶包、粉丝,三样最普通的东西,结合出一种美妙的美食,一种属于上海的美食。据说有个华侨,国际航班一落虹桥(早年还没有浦东机场),立刻叫一辆差头(沪语:出租车),不奔家里,直驱黄陂路。只有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豆腐细粉汤,他才算是真的回家了!
油豆腐细粉汤是一种著名的上海小吃,属于湿点。上海人吃点心,光吃干的不行,比如吃客吃生煎、小笼,必须来一碗湿点,最相宜的就是鸡鸭血汤、咖喱牛肉汤,或油豆腐细粉汤。一般好的点心店,都会有两三个大桶,每日不停地煮着这几种汤。有滚烫而到味的油豆腐细粉汤,就是传统的小吃店。

百叶包
传统小吃店的那个大圆桶,全天候煮油豆腐细粉汤。大圆桶冒着蒸腾的热气,桶里热汤翻滚,时而有油豆腐和百叶包,滚上滚下,香气扑鼻。早年的油豆腐细粉汤,更加考究,煮油豆腐、百叶包的时候,要加一袋用纱布袋扎封的海蜒同煮,以增鲜味。
细粉是不放在汤里的,客人递上筹子(付钱买票从前叫买筹子),国营阿姨就把已经煮熟的湿细粉,捞在小铁丝篓内,放入热汤中烫一烫。
铁丝篓是带长柄弯勾的,可顺手勾在大桶的边缘。阿姨会趁烫细粉的间隙,从大圆桶里拿出一两只百叶包和三四只油豆腐,用干净的剪刀剪几下,放进碗里。再把铁丝篓内的细粉倒入,最后舀上几勺汤。

油豆腐
待桶内的油豆腐和百叶包撩得差不多,汤也舀剩半桶,则添水,再加入已在碱水中浸发好的百叶包和油豆腐,继续煮。所以这碗汤,一直是,浓郁而常鲜!
先吃一只油豆腐,再咬一口百叶包,再撩一筷子细粉,最后才喝汤。油豆腐细粉汤的上佳品,是松、紧、弹。油豆腐松、百叶包紧、细粉弹、汤头酽,如此才符合我对于油豆腐细粉汤的审美要求。
只有酽酽的汤头,才能让油豆腐在嘴里咬的时候,会飙满一口腔的浓郁。如此方能,拍案,称奇,心满,意足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