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场里各式各样的羽绒服,挑的让人眼花缭乱,如何正确挑选?选购时有哪些误区要避开?今天就来一一细说。
一、如何挑选羽绒服?教你5招不失手
01、看标签,认准重要信息
羽绒服标签上,主要包括填充物、绒子含量、充绒量、面料等信息,而这4个指标是重点。
(1)填充物,包含鸭绒、鹅绒,鹅绒比鸭绒的绒朵大、保暖性高,但是差别并不大。很多商家会忽悠你说“鹅绒更舒适更保暖”,实际上他是想挣钱,因为鹅绒比鸭绒贵了大几百。
(2)绒子含量,在《羽绒服装》新国标中,将“含绒量”改为了“绒子含量”,没有这4个字的羽绒服千万别买,都是存货。
注意:绒子含量50%即为合格,低于50%的都不要选。
(3)充绒量,如果气温在零下10度至0度之间这个范围,充绒量100克-150克就够了;若是在零下几十度的北方或极寒地区,则要在200克以上。
(4)面料,羽绒服的面料大都采用聚酯纤维、锦纶,基本不怎么耐脏耐磨。部分羽绒服外层则采用了类似冲锋衣的薄膜涂层,提升了防风雨、耐磨性,但透气性较弱。
02、按压羽绒服,测蓬松度
国内以及大多数品牌的羽绒服,都不会在标签上明确蓬松度,只有部分羽绒服会标出,比如北面的蓬松度标在袖口上。
想要快速判断羽绒服蓬松度的高低,可以通过按压方式。如果用手按压羽绒服,松手后能迅速恢复原状,则说明蓬松度良好,反之则不好。
在气温0度以上南方地区,选择600-700蓬松度的羽绒服即可;0度至零下20度的北方地区,则要蓬松度700-800;低于零下20度的极寒地区则要800以上。
总之,绒子含量、充绒量、蓬松度越高越保暖;面料既要防水也要透气。
03、捏羽绒服,识填充物
虽然羽绒服标签上标明了填充物是鸭绒还是鹅绒,但为了避免一些“冒充货”羽绒服,最好还是亲自上手捏一捏,来判断其填充物。
用手指捏羽绒服充绒部位,比如袖身、腰身位置,如果捏不到一点毛梗,手感特别柔软,则要提防它是不是填充的棉料、下脚料。
如果捏出来感觉毛梗又粗又硬,要怀疑是否是除鸭绒、鹅绒之外的禽类动物,或者是羽毛;
正常的鸭绒、鹅绒,捏出来的手感是带有细细的毛梗。
04、闻羽绒服,判断有无异味
好的鹅绒,都经过了清洗、消毒,基本没有什么异味;好的鸭绒可能打开会有一点点异味,但通风一晚就没有了。
用鼻子贴近羽绒服,如果闻到刺鼻的异味,那多半是劣质羽绒,穿了容易过敏还有健康隐患,最好不要买!
05、拍打羽绒服,看钻绒情况
虽然羽绒服穿久了难免会出现钻绒情况,但如果是一件新羽绒服,若是钻绒的话就说明做工粗糙,也不建议购买。
找到羽绒服的针脚,用手揉一揉,如果有绒丝跑出来,则说明该抗钻孔性差;
还可以用力拍打羽绒服,看有无粉尘溢出,如果有,则说明采用的是劣质填充料,最好也别买!
二、选购羽绒服,哪些误区要避开?
误区1:鹅绒比鸭绒保暖?——NO
这个说法太绝对了,很多商家以此来忽悠消费者。
鹅绒比鸭绒价格更贵,但是可以通过提升充绒量、绒子含量,来实现保暖性鸭绒>鹅绒;
还有一种更好、更稀少也更贵的“绒鸭绒”,保暖性比鹅绒还要优秀。
误区2:白绒比灰绒品质高?——NO
鸭绒和鹅绒还分白色、灰色。白绒是由白色水禽产出的绒子;灰绒是由杂色水禽产出的绒子。
白绒之所以比灰绒贵,是因为白绒的气味小、面料的适应性强,并不能说明白绒就比灰绒保暖品质高。
误区3:羽绒服越软越好?——NO
很多人习惯以羽绒服的柔软度来判断其好坏,实际上这种说法也很片面且绝对。
前面提到了,如果羽绒服填充的棉料、下脚料,它的手感也很柔软,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好;反之,鸭绒、鹅绒都是带有细毛梗的,柔软度可能还稍逊色一些。
三、文末总结
很多商家、导购卖羽绒服,不会说真话,只为挣钱,根本给不了你一些实质性的建议。面对鱼龙混杂的羽绒服市场,我们在购买羽绒服时一定要多看、多摸、多观察,才不会被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