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颐和园资料简介整理(颐和园百游不厌,凭什么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09 09:52:51    


颐和园昆明湖及万寿山中轴线上的建筑群

选定了颐和园作为游览之地,具体如何游览,也是一件颇费脑子的事情。游览颐和园这样大体量的重量级景点,想要获得良好的游览体验,或者说对颐和园的美景若是怀有一份起码的敬意的话,一天时间是远远不够的。别说一天,一个星期都够呛!而且说是一天,实际游览时间通常也就是半天,你说该怎么个游法?

很多人根本就不考虑这个问题,直接就去玩了。不过,也有许多人在研究颐和园的游览攻略。要想玩得既尽兴又舒服的话,还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。

就我自己的经验,颐和园之所以可以百游不厌,就凭两点。一是颐和园作为游览景点自身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,二是游客作为审美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攻略意识和鉴赏能力。

颐和园西面紧邻的玉泉山

第一点,简要说说颐和园的资源优势。套用一句不贴切但不无道理的话,颐和园算得上是地大物博。园子宽大,内容丰富,景色宜人,这便奠定了其百看不厌的资源基础。假如时光倒流二百年,站在如今颐和园内的万寿山顶,东望便是圆明园和畅春园,西眺可见远处的香山(含静宜园)及邻近的玉泉山(含静明园)等成片连绵的清代皇家园林,而颐和园在其中的功能和地位十分独特。关于这一点,相信早已是共识,各方面资料很多,在此不赘述。

自万寿山佛香阁向南俯瞰昆明湖

第二点,着重说一说攻略意识及相关的鉴赏能力。不知源自何时,攻略一词仿佛成了旅行出游的专用词汇。这本该是打仗用的词吧,攻城略地嘛!再仔细一想,也有道理,如今旅行出游还真跟打仗差不多。越是网红热门之地,游玩起来就越是伤脑筋,费力费时费银子,搞不好就是花钱买罪受。一个景点再好,若其优势不被有效认知并转化为实际效益,无异于资源浪费。因此,从资源利用和个人效益两方面来看,攻略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。

颐和园十七孔桥,左前方为玉泉山

说到攻略,常见的攻略主要是景点介绍及衣食住行信息,再就是一些个人的经验之谈。攻略没有一定之规,不能包打天下。同一个景点不同的人,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,都可能有不同的攻略需求。本文这里不讨论这种现成的攻略,而着重强调如何培养自主攻略意识及相关的鉴赏能力。换言之,这与其说是一种攻略,不如说是一种心法。此心法有三要,结合此番游览颐和园的实际例子,逐一分享给大家参考吧。

一要割舍。割舍的基础是选择,选择的前提是了解。不少人到了颐和园,无论时间充裕与否,都想尽量多看些东西,最后的结果却是累得皮塌嘴歪。待到离开的时候,觉得似乎什么都看到了,照片也都拍够了,却发现自己好像啥都没看明白。我们此次决意作了一个非常规的攻略:只游苏州街、谐趣园及其紧邻局部,其余留给未来。简单粗暴,效果极佳。体现在哪里?很简单,割舍减轻了负担,直接有益于身心 —— 身体的轻松带来心情的愉悦和旷达,一份惬意的游览体验就有了起码的保障。

谐趣园,与颐和园后溪河东端相连接

二要鉴赏。游览需要审美,之前我在《说说旅行这回事儿》一文中讨论过这个问题。游览中与环境的交互以动态张驰为好,能进能出方为美妙。比如在谐趣园,如果游客数量不是太多,务必静坐一阵,深度感受此处山水亭台堂榭桥等构成的独特气场。如果到这里就只忙着拍照,谐趣园就算是白来了!静下来把握当下,有必要刻意养成一种习惯!试想,一味地铁心掠过,油盐不进,那你到这园子里干嘛来了?反之,如若全然臣服于环境,心神恍惚,则势必丧失批判和鉴赏能力。没有鉴赏的游览势必枯燥无味,就更谈不上会有什么百游不厌这回事。

自寅辉城关处向北俯瞰苏州街

三要设问。在游览时见一些导游讲着几乎同样的内容,不禁猜想这大概是使用统一教材之故。其实,人们通常更容易记住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,而对于模式化的信息往往充耳不闻。所以,不如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,从特定事件的时空状况、人物关系、前因后果等底层逻辑出发,有意识地设定一些相关的问题,并试着自己去探究其答案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一来便于随时快速捕捉并记忆相关的知识点,二来有利于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兴趣内容框架,藉此增强自己的攻略意识和鉴赏能力。

总之,颐和园百游不厌,既是其资源优势使然,也有赖于适宜的游览方式以及必要的鉴赏能力。强化攻略意识,提高鉴赏能力,有利于改善和增强游览体验。